近日,全国夏熟粮食逐渐进入成熟期,各地都在为粮食成熟做准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行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虽然不断提升,但是仍旧存在很多短板。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粮食产地的烘干设备不完善,这对于粮食的安全保存和保障粮食商品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隐患。
5月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短时间内,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使得烘干能力基本满足全国粮食产地烘干需求。
01、为什么粮食要用烘干机
粮食收获后,含水量较高,如果不能及时降低含水量,就容易受到霉变和虫蛀等损害。
在传统的粮食烘干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日晒、炭火等方式进行,但这些方法也有诸多问题,如天气差没办法及时晾晒,效率低、品质差等。
数据显示,在中国粮食储藏环节,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比例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储藏加工不当,中国粮食在产后损耗严重,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
而现代化的粮食烘干设备,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区域性、阶段性的汛情对一些地方造成了不小影响,粮食灾后损失较重,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布局更多的粮食烘干设施装备,既满足平常烘干需求,也保证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烘干服务跟得上。
02、全国布局粮食烘干点、烘干中心
目前全国使用的粮食烘干机约13万台(套),但布局不合理,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粮食产地,烘干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短板,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和质量。因此,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政策规划,今后将构建烘干点与烘干中心相结合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
其中,烘干点建设包括单套循环式烘干机和相应的清选机、皮带输送机、提升机、除尘系统和烘干厂区房等,主要以南方稻谷为烘干对象,处理量不超过50吨。
而烘干中心则配备组合循环式烘干机或连续式烘干机,还包括烘前仓、烘后仓、除尘系统、储粮设施和烘干厂区房等设备,处理量需达到50吨以上或100吨以上。
烘干点规模较小,服务面积不超过500亩,配备单台烘干机即可;而烘干中心服务面积从几千亩到几万亩不等,除烘干设备外,还常配有仓库等配套设施。
03、布局烘干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加快各地烘干设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平衡成本收益和用地难等。
建设一个日烘干能力60吨的普通烘干中心(约可满足3000亩粮食的烘干需要),包括购机、用地、配套库房设施、电力改造等成本,共计约130余万元,前期投入较大。
二是后期运行成本,如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烘干1吨粮食的各项成本高达100多元;若采用电作为能源,办理用电增容也较困难。
针对问题,《意见》除了提出发展节能技术与装备,降低用能成本以及引导粮食烘干服务向油菜等经济作物扩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还在用电用气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将粮食烘干成套设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
烘干机占地面积较大,再加上配套基础设施,按照日烘干能力60吨的普通烘干中心来测算,一般需要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
而粮食烘干和仓储用地性质一般为建设用地,存在用地指标少、申请办理难度大、程序繁杂等问题,直接影响粮食产地烘干能力的提升。
《意见》在用地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安排,提出粮食烘干晾晒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并鼓励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
04、减少供应链环节损耗
除了粮食产收环节,我们还应该注意农产品在供应链环节的耗损。
涤旧集团作为大型农产品供应链集团,在全国都建立了仓储基地和集采集收点,通过供应链整合,减少在农产品运输、储存的损失,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安全存储和运输。
同时,涤旧集团与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等大型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建立了包括社区团购,大宗贸易,线上电商等多个销售渠道,将农产品从生产地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粮食中间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也加强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把控和质量的管理,推动了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