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挨过饿吗?
在现实生活中
“饥饿”从未走远
5月18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当前全球饥饿水平处于新高”
短短两年内
严重缺乏食物保障的人数
从新冠流行前的1.35亿
已增加到今天的2.76亿
我不禁思考
我们城市的粮食都哪儿去了?
01 一座城市的民生保供难在哪里?
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答案,但其中有三个尤为关键:
1、“耕地”成了一座城市的稀缺资源
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促使我国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寸土寸金”,随着高楼大厦的窜天而起,农业用地却越来越少。
以深圳为例,其国土面积达1997多平方公里,但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却只有5.43万亩(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计局,2019)。因此,深圳市1756万人口日常所需的95%以上的生鲜农产品,都要从外省市源源不断的输入,这种情况在全国也很特殊。
其实,我国东部地区的沿海城市,大部分都是粮食输入型城市,这样就会带来一个结果,“城市经济越发达,农业产业越薄弱”。北京、上海、广州无不如此,它们的米面粮油、禽蛋肉奶等生活物资都需要从外省市大批调运。
2、我国农业的生产资源“集中而分散”
“集中而分散”听上去像是一个病句,其实这恰恰反应了我国生产性农业资源的分布特征。
“集中”是指,我国的生产性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北部,而我国华东地区尤其东南地区的农业资源相对稀少,但是这里却住着近6亿相对富裕的人口,粮食供给压力较大。
“分散”是指,我国总体上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集约化和规范化的现代农业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大部分耕地分散在个体农户手中,集中连片的大型生产基地或农场相对较少,且布局分散。
“集中而又分散”的现状注定需要企业具备更强的供应链能力。
3、终端客户的“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匀
客户在哪里,我们的生意就在哪里,我们就需要往哪里配送。这里透露一个信息,我们的生意将和一座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度相关,而那里的人口密度又和这座城市的产业布局高度相关。
一座城市的主城区往往是产业最成熟、配套最完善的地区,比如学校、医院以及大型企业基本都驻扎在主城区,因此人口也最密集。这给我们配送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主城区的食材需求旺盛而频繁,我们需要在主城区动用更多的人员和车辆、调运更多的货物、设计更多的路线以及解决更多的应急问题,对企业的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相对偏远的郊区,往往人口稀少,不用堵车,但却需要企业解决订单少而分散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
新冠疫情下的城市封控,会直接阻断城市与城市间的供应链系统,就算没有完全阻断,跨省、跨市的长距离运输也会给生鲜产品的调运增加更多成本和不确定性,一座城市的食材保供注定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系统来保障。
02 一座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保供系统?
武汉曾经封控了76天,而上海已经封控了近两个月。封控下的城市暴露了很多保供难题,通过经验总结,我们认为一座城市的保供系统需要具备三个“强大”。
1、需要具备强大的货源生产与组织能力
一座城市如果并没有足够的耕地,我们从民生保供的角度来看,会有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在外省市建设“飞地”,就像上海市在江苏省盐城市拥有几十万亩耕地一样,可以进行定向生产;其二是与掌握丰厚资源的大型国企或民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企业优势,弥补保供短板。很显然,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打造“飞地”的难度会更大,因此通过市场化的企业合作会更加实际,效果也更优。
2、需要具备强大的食材供应链系统
很多人把车辆运输和供应链混为一谈,认为有了车辆就有了供应链,这其实是偏见。车辆只是供应链系统中的必须设备,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需要科学的分拨与调配,会涉及到客户、货物、人员、车辆、路线、交付等全链条管理,还有信息化加持和数据化应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完善而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而这个系统也并非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建好。
3、需要具备强大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对于民生物资来说,我们要稳定而丰富的货源,且必须是健康、安全的货源。确保食材安全对于配送企业来说永远是第一等大事。需要具备在源头保障食材安全的能力,具备全链条的检疫检测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信息化科技让政府、客户、消费者看得见、信得过。
城市自身很难做到全产业链保障,但是可以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借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高质量的检疫检测,可以借助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打造公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链。
03 涤旧集团致力于城市保供系统的建设
涤旧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民生保供与食安保障方面具有丰厚的资源和深厚的经验。
我们有这样的货源。北大荒、中粮、金龙鱼、神舟沃粮、从玉集团、赛君王、信立国际贸易城等多个国内知名企业拥有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有这样的能力。牢固的食安保障能力,高效的配送能力,先进的数字化能力和优质的服务能力。
我们有这样的情怀。我们竭尽全力为使市民,为企业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农产品,致力于做一家备受消费者信赖和社会尊敬的企业。